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读书日,第30期“解放书单”上新!在上海,开家书店赚钱有多难?

上观新闻
2024-09-06
书是人类文明的果实,读书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开放的标尺。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藉此召唤人类“走向阅读社会”。


在世界读书日的这一天

第30期“解放书单”上新

↓↓↓


“解放书单”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解放日报社联合出品,本期书单与大众分享思政、科技、经济、新知、史地、文学等领域10本近期出版好书,并在全国范围约请名家学者撰写书评,为引领阅读的高度、前沿、价值导向,并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
这一期解放书单,由《北方谈话:邓小平在1978》领衔,集结《新质生产力》《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数据素养:提高大众、知识工作者和组织的生产力》《小麦战争: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权》《燕东园左邻右舍》《达尔文的化石:构成进化论的诸发现》《爱因斯坦陪审团》《龙头蛇尾:明代中国与第一次东亚大战(1592-1598)》《登春台》等好书,共筑新一季阅读风景。
副书单题目为“在微更新中,重新想象城市的未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已进入“下半场”,城市的全面改造模式已发生改变,以“小修小补”代替大拆大建成为城市治理与发展的新潮流,从整体性规模更新到渐进式微更新,城市更新也呈现出新趋势、新路径。
世界读书日,在上海,
无论是如火如荼的图书市集,
还是安静交流的读书会、阅读活动,
或是与社交媒体、商业品牌联动的新鲜玩法,
都让阅读跨界破圈,融入城市生活。
↓↓↓

读古典书,做现代人

“书香巴士,载着一路书香走在春风里。”苏州河畔,去年连续举办三季的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回来了。今年首季活动不仅时间延长到10天,还与金高公交合作开出“淘书乐”书香巴士,设计定制路线。

在旧书市集上淘书的市民读者

书香巴士一天两班,从浦东图书馆启程,途经光明初级中学(豫园南门站)、艺术书坊(福州路站)、上海民主党派大厦(陕西北路站),最终抵达旧书市集所在的樱花谷,回程停靠地铁豫园站,方便购书读者返回。在书香巴士上,乘客不仅能翻阅图书、扫码预约旧书收购,还能通过讲解和视频,了解古籍修复技艺、活字印刷、老旧期刊等相关知识。

搭乘“书香巴士”的市民展示纪念车票

第一时间预约搭乘书香巴士的市民崔爱可用“太会了”形容这项创新之举,“一路从黄浦江到苏州河,领略城市风光,感受上海书香城市魅力。遇上早高峰堵车,可以看车上播放的传统文化视频,一点不烦闷。还收到了小纪念品——可以当书签的纪念车票和‘淘书乐’巴士钥匙圈。”

“书香巴士”抵达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

“80后”爱玛在“淘书乐”上淘了《西湖佳话》等3本书,花费25.4元,又特意买了一本文创本子,盖上“淘书乐”原创手绘系列章,书香巴士停在樱花树下的五色套章最让她心动。结完账,工作人员送上一枚印着“读古典书”的古籍书店小文创。“读古典书,做现代人”,爱玛脱口而出。

“旧书市集不仅是为市民读者服务的交易场所,更是传统文化体验的一方宝地。”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洪颖介绍,作为升级版“淘书乐”,这次旧书市集集结以“古籍修复”为起点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木版水印、云南刺绣、崇明土布、手工建盏、贵州刺绣等八大非遗主题,组成“非遗巷陌”互动体验区。在雕版印刷区域,上图公司从库房拿出珍藏的清代画家、画评家秦祖永所著的《桐阴论画》印刷所用原板,让读者零距离欣赏体验这项千年技艺。在文创区域后方的二层观景平台上还首次打造“书韵茶香”休闲区,让现代生活与传统交织。

苏州河畔的旧书市集成为城市风景

“希望让书和人流动起来,更是让文化流动起来。”石洪颖透露,去年三季“淘书乐”旧书市集举办后,市民读者对旧书的热情直线提升,上海古籍书店、上海旧书店的旧书回收业务量也大幅增长。今年,从樱花谷出发,“淘书乐”旧书市集还计划前往多个城市地标和商业街区。

把潮流变主流

最新发布的《2023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线下阅读活动有较高的参与热情,69.0%的上海市民在过去一年里至少参与过一项线下阅读活动。近四成(36%)市民的参与频率集中在三个月1次到半年1次之间。其中,参与热度最高的是图书交易活动,其次是文本共读活动和与阅读有关的衍生文娱消费活动(如各类阅读市集等)。

世界读书日前后,不同主题的阅读市集成为“书香上海”的风景。“和同事们兵分两路,五角场大学路、浦东航头镇,都是有吃有玩有好书。”光启书局编辑陈茜记录自己的“做书人日常”。

阅读市集为何受欢迎?书与城市不同地方人文气息的交织,让市集多了专属味道,也让阅读和生活联系更紧密,生发出更多社交属性。世纪出版集团“金虹桥书集”首次走出世纪出版园,在大学路办起文化创意市集。26家出版发行单位、近40个出版品牌合力推出近1600种新书、好书和各类文创,一连三天市集活动人气十足。

金虹桥书集在大学路邀请读者“悦读春天”

“摆摊虽累,但看到自家图书、产品受到读者喜爱,非常欣慰。”上海音乐出版社市场营销事业部工作人员张灵安告诉记者,“读者朋友都特别热情,来买书、买文创,还向我们介绍附近有什么好吃好玩的,这可能就是市集的有意思之处,人与人的交往特别松弛。有小朋友看着文创谱夹挪不开步子,央求同行的表哥借给她钱买。有琴童指着‘小汤’谱夹说:又爱又‘恨’!遛娃的家长对‘音乐绘本亲子读’系列感兴趣,年轻人常常翻开音乐人文读本,比如《音乐山海经》《中国古代音乐史话》,还有家长教小朋友认识音乐家帆布袋上音乐家的头像——在市集上和读者面对面,可以更清晰地捕捉目标群体的喜好。”

“金虹桥书集”来到大学路,吸引读者参与。

“金虹桥书集”来到大学路,吸引读者参与。

市集上,出版社编辑与读者交流。

“借助小型市集、小型书展的形态,让买书这件事变得潮流起来。”70后王女士和女儿一起逛市集,她发现,“也许年轻人缺的不是购买力,而是唤起消费动力的场景和形态。阅读习惯需要新场景塑造,哪怕市集这种形式只是让更多人看到书、摸到书,都很有意义。希望这种潮流能成为主流,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校园里的阅读市集同样聚拢人气。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陇上书店连续第二年举办“陇上春日好市”,今年还新增“春之书”读者开放日、魔方争霸赛,“书送希望与‘理’同行”寻甸公益捐书活动与大师讲座。读者开放日上,小读者体验编辑审稿流程,有板有眼。华理社社长办公室主任王洋洋说,“办市集,既为师生及周边居民的生活增添趣味与人文气息,更希望吸引市民读者走进校园、走近出版的同时,爱上阅读。”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陇上书店连续第二年举办“陇上春日好市”

华理社读者开放日上,小读者体验编辑审稿流程

鹿鸣书店·爱悦书房主理人郭文伟在书店门前发起“爱悦书房+ART市集”,社区亲子家庭成为摊主。让郭文伟尤为感动的是,一天市集收摊,“一个小朋友卖出80多元,说要拿出30元支持书店发展。”郭文伟劝孩子“5元够了”,小朋友仍然坚持要拿出10元,“希望书店越来越好。”

今年世界读书日,郭文伟还收到一份意外的“礼物”,他参与上海图书馆、IP SHANGHAI、思南读书会与上海地铁等共同发起的“在地铁上,读一本好书”——“书香上海”进地铁阅读推广活动,留言获选在地铁10号线新天地站展示。“期待有一天,无论在城市哪个休闲场所,都会有阅读的身影出现。”郭文伟说。

让公共阅读更多元

世界读书日当天,位于仙霞路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一楼的“新页书房·艺术主题馆”正式启用。这是长宁区图书馆与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共同打造的以智慧服务为特色的艺术与美育主题阅读与研讨空间。

书房藏书按“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综合艺术、艺术史论”四大主题排列,以主展墙面“中国艺术史交互区”为起点,设计金属区、木雕区、釉面区三块古今融合区域,读者可以通过操作旋转盒子,探索不同艺术作品和背后的故事。

新页书房·艺术主题馆一角

新页书房·艺术主题馆的主展墙面“中国艺术史交互区”

走进新页书房·艺术主题馆,一位“机器人馆员”引人注目。它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灵活切换功能模式,读者可以通过语音咨询与机器人聊天,了解艺术主题馆相关知识,或指定服务功能,如借书、导航等,也能通过馆内的智能平板、微信小程序,便捷获取书房里的热门借阅书籍信息和分类情况。人工智能算法还会根据读者的借阅历史和偏好,提供个性化书单推荐,大幅提升借阅效率。放在智能书架上的每本图书无须人工干预自动录入后台,书名、作者、书籍摆放位置等信息都能快速实时同步。
新页书房引入智慧机器人服务
《2023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过去一年,83.0%的上海市民使用过公共阅读设施,48.0%的上海市民每月至少使用1次公共阅读设施。市民最常前往的三类公共阅读设施分别是公共图书馆(58.1%)、书店/书吧(23.6%)、社区阅览室文化站(9.1%);适应青年群体阅读社交需求的城市书房,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城市书房也是年轻人的社交场域。宝山区图书馆打造的宝山大场城家人才公寓共享书房是一个24小时自助阅读空间。书房面积约200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内部设有藏书环架、展览长廊、阅读雅座和活动角多个融合功能区。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借还的这个共享书房接入了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通过“扫一扫”,还能便捷利用宝山区图书馆数字资源、云书房、你选我购等智慧阅读服务,共享雨伞、共享充电等便民设备也将很快配齐。

宝山大场城家人才公寓共享书房接入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

年轻住户在宝山大场城家人才公寓共享书房

今年,“打造10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列入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界读书日前后,全市首批2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推出不同主题活动。“有了空间,重要的是如何注入内容。”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杨燕娜告诉记者,少儿馆打造多年的亲子阅读项目“亲子朗读声音档案大征集”今年首次推出《亲子朗读指导手册》和亲子朗读指导讲座。“近期,我们还组织了一场基层儿童图书馆员专题培训,这在上海属首次,在全国也比较少见。很多基层少儿馆员都表示‘有用’。”

读者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

读者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

延伸阅读

在一线城市,开家书店赚钱有多难


你常去的实体书店还营业吗?


近几年来,在电商推销、直播折扣、线上阅读的轮番攻击下,实体书店日子不太好过,网上不乏“经营难”、“倒闭潮”等声音。


数据显示,相较于逛实体店,消费者更倾向网购,或是在刷短视频时下单买书。在实体书店消费的占比还不到12%。



那么,实体书店究竟靠什么存活?如何盈利?记者来到四川北路上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以下简称内山书店),体验了几天书店店员的工作。


这家书店是在内山书店旧址修缮改造完成,重要特色之一是对鲁迅的纪念,风貌、摆设都有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书店的影子,除了卖书,书店也有咖啡、文创产品售卖,还不定期有各种活动。


这样的一家书店,在大上海生存状态如何?经过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


靠咖啡、文创增收


单靠卖书还能维持生计吗?很难。


一个周末,记者随机采访了内山书店内的15名消费者,仅有3人购买了书籍。其中,只有陈女士是专程来买书的,“更喜欢线下买书的体验感”。


而其余两名消费者都是在等朋友、闲逛的过程中,偶然相中了一本书。


“这本书封面很漂亮,价格也不贵,20多块钱,就买了。”王女士表示。


而在这15人中,有接近50%的人并未消费,他们大多数只是来书店内打卡拍照,逛一圈便离开了。


内山书店的店员表示,在当天的营业额中,靠卖书的份额仅有15%。


而创收、增收的大头在咖啡和文创。



“平时与朋友就会约在书店,虽然可能不买书,但会买一些文创,有时候也会点杯咖啡,在书店工作、看看书。”Annie自称是书店爱好者,钟爱收集各个书店的文创产品。


“环保材料做的帆布袋、印有特别图案的马克杯、花纹很特别的胶带等,很多都只在书店才能看到的。”


据观察,内山书店上下共三层,有800余平方米,其中约20%的面积用于文创产品的展示、销售。



包括“万物皆可爱”系列无边贴纸、“春野游记”复古特油胶带、“江上月信”国风贺卡等。


其中,与鲁迅相关的文创最受欢迎。例如1927年系列明信片、帆布袋、定制书衣等,价格在几元到数十元不等,广受消费者的好评。



内山书店的店员表示,在日常销售中,文创产品能占到收入的6至7成左右。


这与当下实体书店的消费群体有关。


记者统计了周末下午2点至3点高峰期的客流,共进店158人,有63%为女性,大多数年龄在20-30岁之间。这些女性消费者,更愿意为文创产品买单。


“文创不是简单、好看就OK,这背后是有设计的理念和故事的。”Annie表示,家中每一个冰箱贴,都有一段故事,“有些是个人回忆,还有一些是带着思考和主题,如关爱流浪猫,保护环境……符合我自己的理念。”



此外,由于有历史传承,内山书店在空间设计上别具一格,保留了旧时内山书店鲁迅与其他作家谈天休憩的桌椅。不仅营造了氛围感,还便于消费者驻足休憩。


因此,这也吸引了不少旅游团前来打卡。“每个月会迎来三、四拨人,每次大概在20-30人。”内山书店的店员表示,“大概五分之一的人会在店内消费文创类产品。


人工最费钱


那么,靠卖咖啡、文创能盈利吗?也很难,因为成本太高了。


内山书店的店员表示,目前店内最多达到收支平衡,如果算上此前店内装修的费用,还没有回本。


人工支出是最烧钱的。


内山书店面积较大,上下有三层,算上店长共有7名员工,其工资占每月总支出的70%。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员工?这与当下“书店+”模式有关。


书店不再仅仅是售书,店员的工作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收银、整理书籍。比如,需要活动策划、执行,文创设计师、咖啡师,负责线上宣传、营销的员工,负责维护客户关系的客户专员等,多模式运行下对员工的需求就更大、更多。


而这其实能从书店的招聘信息中窥见一二。


像阅外滩开放式书店近期便在招聘偏营销的员工,要求其具有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根据图书行业销售发展动态、经营情况做全面的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店内的营销策略。



除了人工,房租也是个大问题。


根据《全国实体书店经营情况调研报告2022》,房租一般占实体书店运营成本的30%。仅有约占三分之一的书店为自有物业,其中大多是国有书店,而大部分书店均需租赁商业用房或办公用房,租金压力大。


一些书店也在寻求政府的各项政策扶持。像虹口区政府就给予内山书店租金优惠的支持,其经营成本得以大为降低。


还有一些购物中心,也会以较低租金价格吸引书店的入驻,以提升购物中心的品位,增加商城的可逛性。并且通过书店举办的签售会、文化沙龙等活动,来吸引人群,提升客流。


而像在大学城附近的书店,据记者走访,大多是背靠学校或社区,因此也不需要支付租金,加上店面较小,一般只有一位员工,得以以最低成本维持下去。


小而美的书店仍有生存空间


幸运的是,在上海依然存在着很多小而美的书店。


这些书店,大多像内山书店一样,不再靠卖书生存,而是依靠多元经营,通过精准服务读者群体、有效挖掘文化需求、持续转变运营思路引来源头活水。


上海的主管部门,也为包括实体民营书店在内的各类书店良性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规划引导,特别是支持专业书店与特色书店的发展,如经营风格独特的中小微、专精特书店,填补网点布局空白的中小型特色书店等。



甚至市中心还有这样一家独特的书店——公啡书社,依靠卖书这个主业存活。这家开在多伦路上的个体经营书店,图书销售是主要收入,占比约为80%。


而能够靠卖书生存,主要是其独特的定位:公啡书店的书较为小众,没有各阶段的畅销书籍,没有教辅,没有教人营销赚钱的工具书,最多的是晦涩难懂的哲学类书籍。


“有拉康、黑格尔、布迪厄……虽然难懂,但其实是店里卖得最好的一类书。”书店主理人表示,还有更小众的,关于民俗学的书,“是我特地淘来的,装帧很漂亮,别处都买不到的。”许多顾客是冲着书店的选书品味去的。靠选书品位与消费者建立强联结,小书店生存至今。


不管是背靠大型媒体集团的内山书店,还是个体经营的公啡书社,上海的书店经营者,都在积极探索生存之道。


随着互联网平台对购书与读书习惯的冲击,线下卖书似乎只会越来越困难。但作为复合型的文化消费空间,实体书店的存在是无法替代的,它拥有着电商购书、线上阅读无法取代的文化体验,是城市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建设“书香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书店未来的发展,既需要书店经营者主动自救、继续探索跨界混合型业态;也需要政府这双无形的手,对文化产业进行扶持与帮助。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王一 施晨露 曹俊 狄斐 陈兆慧 连俊翔
微信编辑:Wing
校对:CP


◢ 猜你喜欢↓↓

太突然!知名品牌接连降价...上海宣布:最高还能补贴10000元,怎么操作?最新公布→

报中共中央批准,原中候补等三虎同时被开除党籍!

“副市长去看凤凰传奇演唱会,还发了视频”!评论区太精彩...是在“作秀”吗?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观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